“黑匣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飞机失事后一定要找到黑匣子
黑匣子介绍
“黑匣子”是指飞机上的飞行记录器,早期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话音记录器更是放在更坚固的黑色方盒中。
不过,发生空难后想要寻找到这样的黑色盒子可并不容易,于是就将它的颜色改成了橘红色,有的还贴着醒目的反光条,外壳上印有「FLIGHTRECORDER,DONOTOPEN」(飞行记录仪,请勿开启)的字样,可是名字仍然保持不变。
这里面会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通话,主要包括飞机停止工作前25小时的飞行数据以及30分钟到2小时不等的通信录音。
飞行的数据包括飞行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加速情况、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尼治时间、飞机系统工作状况和发动机工作参数等,通信录音主要是记录机舱内机长、副驾驶和机组人员间的通话信息。
为了尽可能的安全,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安全的部位,也就是失事时最不易损坏的部位。
其外部的材质为钛钢金属,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
为了能在强力撞击下保存下来,飞行记录器必须通过防火防震的考验,具有极强的抗火、耐压、耐冲击震动、耐海水浸泡、抗磁干扰等能力,这就需要一些高性能的耐热材料。
抗压方面,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C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
飞行记录器的防水性能力极好,外部加装圆筒型的蜂鸣器,只要一碰到水,水分会使其线路发生短路,蜂鸣器将会发出37.5kHz频率的鸣叫并持续30天,这种响声即便是在水下5英里远的地方也清晰可辨。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记录器内磁性记忆遭到电流或磁场破坏,飞航记录器也要具备抗外界电流、磁场的防护能力。
虽然有如此多重的保护,但仍然有些飞航记录器在空难中损坏,所以国际航空机构又设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而且记录介质也从磁带式改进成为能承受更大冲击的静态存储记录仪,类似于电脑里的存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