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从开始的时间来分,有“早梅”“晚梅”和“倒黄梅”,入梅时间不一样、后期的天气状况也不一样。
人们把芒种之前就开始的连阴雨叫“早梅雨”,这段时间大地气温还不算太高,降雨又会带来降温,所以早梅雨会让人感觉冷飕飕的,民间“不吃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的老法,说的就是这种天气。
晚梅又叫“阵头梅”,来得晚、雷阵雨多,近7月才来,差不多十来天就又过去了。老话说“早入梅雨不休,晚入梅旱断伏”,称早入梅雨多,晚入梅干旱。
除此之外,还有“长梅”“短梅”和“空梅”的说法。长梅持续时间比较长,虽然并不十分常见,却总伴随水涝灾害,一般早梅雨时间都比较长。
短梅刚好相反,有些年份也就下两三场大雨,还没感觉有“霉味儿”就结束了。
空梅的雨比短梅还要少,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年份,大多都相当干旱,民间“短梅地发白,空梅湖底开”,说的就是这两种情况。
有些年份还会出现“倒黄霉”,说的就是雨季结束后不久又来一段时间的阴雨,谚语称“小暑雷声响,黄梅倒回来”,雷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相博而发出的声音,小暑有雷声,代表二气相持、天气不稳定,雷阵雨会比较多。
延伸阅读:
中医艾灸防“霉”祛湿
夏天是人体阳气生长变化的季节,一旦被湿气压抑,人的健康就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中医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中,湿邪最为重。梅雨季用传统的艾灸疗法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理想,可以预防各种疾病。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艾火的温热可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进而排除体内寒湿之气。经常艾灸可以改善亚健康的状态,帮你度过潮湿的梅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