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古代传下来的规则,入梅按区域不同有两三种规则,一种是按“芒后逢丙入梅,小暑遇未出梅”来计。今年芒种是农历四月十九,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就是第二天的“丙申”日,也就是农历四月二十“入梅”。
小暑节气是在五月二十,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是五月二十五的辛未日,这天就是“出梅”。因为今年芒种节气之前就一直在下雨,出梅时间又晚,所以不少人说今年是“早立梅”和“加长梅”。
这种天气雨水特别多,断断续续一下就是三、四十天,有时候还会更长一些,之后又多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和燥热,无论是对人和动物,还是各种庄稼、瓜果等,都不是好事。
还有一种是按“芒后逢壬入梅,小暑逢庚断梅”来计,今年芒种后第一个壬日是四月二十六的壬寅日,这天入梅;出梅是在入伏的第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庚午日。
古籍中称:五日得壬,则梅高五尺;十日得壬,则梅高一丈。多则水涝难种。
“梅高”反映的是梅雨季节长短,今年芒种后第七天是壬日,就是“七日得壬”,也就是“梅高七尺”。
相关阅读:
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梅雨时节气压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对于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病的人群来说,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此,在梅雨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例如步行,步行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脂肪、胆固醇等物质的代谢,改善血管弹性,以每天行走一万步为宜。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另外,在锻炼时间上也要掌握,不必过早,可选在傍晚时间段进行锻炼,阴雨天气不要外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