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味成了时尚、健康、身份地位的标志。但据营养专家对一些野生动物的肉质化验分析来看,它们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指标上与普通肉类相差无几。那么,食用野味的误区有哪些呢?
野味的误区如下:
1、食用野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有安全隐患。食用野生动物易患多种疾病,因为野生动物可能患有多种疾病,其脑、血液及肌肉中含有病毒、寄生虫如肺吸虫、血吸虫等。通常情况下,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原体不会传染给人类,只有在人类破坏其生存环境或者猎捕、进食野生动物的时候,病原体才会传染给人类;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如我国的猕猴有10%—60%携带B病毒,这样的猕猴把人挠上一下,都有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脑感染的几率更大。
2、一些人认为“野味美味滋补”,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与家禽、家畜相比,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是否更高
此说法不科学。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看,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的动物没有明显区别;从现在的研究成果看,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含有任何其它动物性食品不能取代的东西,仅仅食用单一的食品很难说有什么特别的营养价值。
3、“野生动物都是有机食品,没有污染”的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生物链有个富集作用,即生物有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如仅农药DDT最终在水鸟类体内含量可为原水含量的833万倍,陆地生物也一样有富集作用,而现在全球环境普遍受到污染,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恶劣。人体作为生物链的最高端,如果食用了这些富集农药残留的动物,对健康也是不利的。